第五百八十七章 顽石壹-《无双群侠传》
第(2/3)页
说话之人也站在工匠之中,一头白发,身份地位显是不低。赵四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狐疑,又见四周吵闹,形势大乱,只得叫人上前解了萧平安下来。
萧平安这才撤了“明神诀”功法,睁开眼来,就见人群中一个白发老者正转身离去,凭直觉便是断定,方才说话的必是此人。
此际人群中已经炸开了锅,人人不敢相信,各种猜疑。赵四脸色铁青,骂道:“看什么看,还不都滚去干活!”
中原大约在纪元前九百年前后就已掌握了生铁冶炼技术和铸铁件生产技术。春秋晚期(纪元前600年前后)就已经有规模地制造各种铸铁件。到了宋朝,一年冶炼生铁已达七点五万到十五万吨之多。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五金》:“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宋朝的生铁冶炼技术已极为成熟,以铁矿石为原料、木炭为燃料,在竖炉中冶炼,炉温保持在1200c以上,除去浮在铁液上的杂质炉渣,便可得液态铁。铁液浇注到“范”中则制成铸铁件。“范”即是铸型之器,有泥范、陶范、铜范、铁范等等。
此外开采出的铁矿石并不能直接入炉,需研磨成碎粒,越细碎越好,再掺入灰石。冶炼之时,熔炉接连数日都不能停顿,从顶部装填掺了灰石的铁粉,再加木炭。待上层木炭烧尽,继续加木炭铁粉。如此反复,熔点较低的一些金属和杂质会流至炉底,顺开口流出,这些都是矿渣。熔点较高的铁块则留在熔炉中下部。待炉中渐满,迅速打破熔炉,扒开不能熔化的矿渣和炭灰,就取得了生铁。在此基础上,将生铁先炒成熟铁,然后用液体生铁进行增碳,可获得钢料,便是“灌钢法”。
炼铁乃是巨利,动辄盈钱数十万,数百万,但做来也是不易。元人胡升作《星源志》,写道:一个冶炉,就需壮劳力四五十人,包括掌熔、上料、鼓风、观察、取渣、铁水出炉成型等等。岳柯在《汪革谣谶》中提到:汪革在舒州宿松县拥有两座冶铁炉和一座炭山,工人五百余名。这些投入都是不菲,
此地村中只有一座熔炉,却也有三四百人,各司其职,还有六十多名看守,都是身怀武功。其中采取矿石,研磨铁粉,烧制木炭,需要的人手最多,而这些人的待遇恰恰也是最差。至于看管熔炉炼铁,最是马虎不得,虽也都是外面强抓来的工匠,毕竟都须有些本事,食宿都较采矿烧炭的好上许多。
萧平安自然是要下洞挖矿,只是谁也没想到,他挨了十几鞭居然还站的起来。赵四只觉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立刻叫人拉萧平安前去上工。
从村东头出来,一路有人押解,走不到一里半,便到山下,穿过一条山洞,所到之处,叫萧平安也是看的惊了。脚下乃是一个巨大坑洞,足有近百丈宽,四周一圈一圈道路向内收缩,如同一个巨大的漏斗,对面崖壁之上,遍布洞穴,黑压压一片,根本数不清数目,大大小小,如同一张张择人而噬的巨口。山间草木早不见踪迹,巨坑之内,惟余裸露的岩石,面目狰狞,丑陋不堪。
众所周知,煤矿乃是藏在地下,需挖竖井深入,而铁矿石一类的矿藏则大部分藏在山中,挖矿如同挖山,盘旋而下。此间是个老矿,不知道已经挖了多少年,明处的矿石早被挖完,眼下矿坑也是深入地下。
队伍中挖矿的奴隶有一百余人,萧平安与管雄等人走在一处。行进之时,无人敢说话,但周围人时不时盯着萧平安看,见他行走如常,无不啧啧称奇。
跟随众人行到山下,几个巨大山洞之前,有一个木棚,前面摆了张桌子,两人提笔与众人登记。
第(2/3)页